张跃峰:设施农业工厂如何做?工业化思维不可少
文章来源:农财网 2016-05-26 阅读次数:2486
5月26日,广东蔬菜育苗产业及机械化技术推广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。苗场、菜场、科研单位、技术人员以及蔬菜产业相关人士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。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所所长张跃峰作《设施园艺工厂策划路径》报告。
![](/@fc79d21c-d431-4a59-9d8b-7774d58a624d.png)
设施农业、现代农业的发展,需要农机、农艺、良种这三驾马车的共同驱动。然而前行的道路如何选择?有无康庄大道可走?这就需要路径和方法的策划。
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张跃峰认为,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工业化的思维,看待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,需要我们具备工业的理念。
![](/@9eeec912-2956-40f2-8fa8-d1ca366379b8.jpg)
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,设施农业产业近年来在政策推动、需求带动、投资拉动下,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。张跃峰说,我国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在2004年为3865.5万亩,到了2014年,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163.5万亩。
如何做到设施农业的工厂化?他介绍,设施农业目前应用广泛,大棚、日光温室、连栋温室,都可以不同程度实现工厂化。关键是要实现生产集约化、作业流程化、产品标准化、管理数据化等关键问题。这就需要因地置宜、按需而定,以效益目标为中心。
![](/@476700a0-ee56-42cb-b36c-98e048ea08d7.png)
针对种苗产业的工厂化,张跃峰做了重点介绍。
目前全国蔬菜移栽面积980万公顷,种苗需求量已达6833亿株,其中嫁接苗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。他介绍,我国现有的育苗设施主要有露地育苗、大棚(小拱棚)育苗、日光温室育苗、连栋温室育苗等。整个产业突出的矛盾表现为:基于季节、品质的结构性供给、销售问题,基于大结构调整的作用发挥问题,以及盈利能力与盈利能力扩展问题。
如何解决?张跃峰认为需要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,解决设施园艺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。这就需要从原料到商品的全程生产工艺制定、需要全程生产装备、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延伸(充分延伸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)等。他结合国内外的案例为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。